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7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中血培养为阳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70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44例(62.9%),培养出革兰阴性菌(G-菌)33株、革兰阳性菌(G+菌)12株、真菌2株。G-菌最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33,24.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6/33,1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3,15.2%)和肺炎克雷伯菌(4/33,12.1%),G+菌则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缓症链球菌(各2/12,16.7%)。45株细菌中,多重耐药菌(MDRO)占48.9%(22/45)。G-菌与G+菌患儿比较,前者在出现脓毒性休克前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Z=-1.988,P=0.047);而两者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明确原发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发生时生命体征、发生24 h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主要治疗及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非MDRO感染患儿比较,MDRO感染患儿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t=-2.203,P=0.035;Z=-2.099,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OR=1.059,95%CI:1.001~1.121)。结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以G-菌为主。G-菌与G+菌患儿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越长,发生MDRO感染风险越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