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富含甘油二酯的油脂的内生真菌筛选及油脂组成分析

作者:彭红; 徐文强; 何鸿伟; 万茵; 付桂明; 毕浩然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4(03): 1-10.
DOI:10.16433/j.1673-2383.2023.03.001

摘要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功能性油脂具有占地少、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从天然南方红豆杉树组织中分离筛选出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然后分析内生真菌的油脂含量、产量和组成。结果显示:共分离筛选出了18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各有2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甜樱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各有3株,其他6株分别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青霉属(Penicill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镰刀菌属(编码2.S33Y)菌株中油脂含量最高,达到细胞干重的27.60%,毛色二孢属(编码2.S31)真菌的油脂产量最高,为1.91 g/L。内生真菌油脂中主要含有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游离脂肪酸。来自甜樱间座壳属(编码S511)的油脂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达到92.25%;来自镰刀菌属(编码2.S33Y)的油脂中甘油二酯产量最高,达到335.22 mg/L;来自枝孢菌属(编码S431)的油脂中甘油二酯含量最高,达到19.20%,但该菌株的甘油二酯产量不高(102.91 mg/L)。菌株2.S33Y最适合用于生物合成功能性脂质甘油二酯,其油脂主要由棕榈酸(29.79%)、硬脂酸(29.36%)、油酸(11.07%)和亚油酸(27.14%)组成。

  • 单位
    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