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性框架效应指个体进行社会性决策时,描述方式(即框架)对其选择倾向的影响。采用"伤害/帮助框架"范式,本研究在行为上发现了显著的框架效应: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比帮助框架下,更倾向于选择利他选项,这可能是由于伤害框架凸显了伤害他人的后果及有意性,从而提高了道德冲突水平。在神经活动上发现(1)静息态下,右侧颞顶联合区(TPJ)的低频振荡振幅(ALFF)与框架效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2)道德加工相关脑区构成的局部脑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能够有效预测框架效应强度。本研究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个体的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的神经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神经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