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左心耳(LAA)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在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Watchman封堵器对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LAA封堵的相关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LAA CT造影检查,分别采用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LAA最长径、最短径及深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AA各参数与最终置入Watchman封堵器尺寸大小的相关性,并将相关性最好的测量参数和封堵器尺寸大小做线性回归分析。在术后3个月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或)LAA CT造影,观察封堵器有无残余分流及位置移动。结果 :30例患者中封堵成功29例(残余分流≤5mm),封堵不完全1例(残余分流>5mm)。在封堵成功的29例患者中,最终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为(30.30±2.49)mm,CT-2D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86、0.575、0.513,均P<0.05);3D外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765、0.643、0.597,均P<0.05);3D内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23、0.448、0.429,均P<0.05)。对经LAA三维重建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数据的29例患者进行封堵器尺寸预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9.31%(23/29)、89.66%(26/29)及68.97%(20/29)。结论 :左心耳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与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以3D外侧法最长径相关性最好,在用于封堵器尺寸大小选择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