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时期,无为之治至少为儒、道、法诸家所推崇,治主正名更是百家之通论。不过,对于无为的内涵与表现,儒、道、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至于正名的伦理政治意蕴及其功用,诸家虽皆有精辟之论,而尤以黄老道家之说为详备。在黄老道家那里,正名是无为之治的主要表现方式。其正名之说立足现实,以功利为导向,既对形名关系和正名的功用进行了深入的辨析,也揭示了正名与"法治"的一体相关性。同时,借助正名之说,黄老道家也张君权、尚权谋,引发了道家无为内涵的重要转变。在关于君道的阐释中,黄老道家还揭示了无为概念的虚静、不为与因应的内涵。三者中,虚静为本,不为和因应为用。唯有人君持守君道,体现无为之治的"名正法备"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