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的电影连环画发端于民国时期,是一种跨媒介改编的电影衍生品,由于便宜可得,通俗易懂,有较大范围的受众基础。具体来说,电影连环画指代的是“电影拍摄前后,以电影图片为基础,选编或绘编而成的连续叙事性图画,散见于电影说明书、电影杂志、报纸、电影特刊等,也独立成册出版。”[1]这种图文材料用大规模印刷品的媒介形式保存了电影文本,但又常常因过度简略的概括,以及通俗化的表达而损失“电影感”。[2]在大量早期中国电影拷贝缺失的情况下,电影连环画能否成为可靠的物质史料,重构和还原电影文本,其可信度和有效性又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