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头颈范围4D-CTA数据测量颈脑动、静脉血管循环时间的可行性,为指导头颈范围CT血管成像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头颈范围4D-CTA成像的患者298例,测量头颈范围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M1、基底动脉中段)和静脉(颈内静脉、乙状窦、上矢状窦)的CT值和峰值时间,计算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主动脉弓至上矢状窦、上矢状窦至颈内静脉之间的循环时间、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平均峰值时间及两者之差;对比不同性别、BMI(<18.5 kg/m2、18.5~23.9 kg/m2、> 23.9 kg/m2)、体质量(<60 kg、60~80 kg、> 80 kg)患者之间峰值时间的差异。结果本组研究中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主动脉弓至上矢状窦、上矢状窦至颈内静脉之间的循环时间分别为(1.91±0.78)、(6.61±1.40)、(1.52±1.43)s;动脉系统峰值时间为(21.77±3.09)s,静脉系统峰值时间为(28.76±3.68)s,动静脉峰值时间差为(6.99±1.01)s;按患者性别分组比较,男性主动脉弓峰值时间、动脉系统峰值时间、静脉系统峰值时间、动静脉峰值时间差分别为(20.65±3.61)、(22.55±2.83)、(29.90±3.13)、(7.36±0.90)s,女性分别为(19.00±3.05)、(20.56±3.15)、(26.99±3.83)、(6.44±0.9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患者BMI和体质量分组比较,各组动静脉峰值时间差相近,动静脉峰值时间随体质量增加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除女性峰值时间更早,动静脉循环时间更短外,不同体质量、不同BMI之间峰值时间和循环时间无显著差异,基于4D-CTA技术测量头颈血管循环时间的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最佳动脉期与最佳静脉期间隔时间为6.99 s。
-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