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地区刺槐径向生长、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确定影响其生长和水分利用的主导因子,为我国刺槐人工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管理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在河南民权(MQ)与陕西白水(BS)两地,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建立刺槐轮宽年表,测定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计算刺槐年际间的WUEi,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刺槐径向生长与WUEi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结果 ]两地刺槐林龄相似且民权刺槐轮宽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白水呈"升-降"曲线变化。两地刺槐的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升-降"的曲线。民权刺槐的δ13C和WUEi均低于白水刺槐。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月尺度上,两地刺槐标准化年表(STD)指数主要与夏季降水和干旱指数(SPEI)显著正相关(P <0.05),且白水刺槐与上年11月平均降水、SPEI显著负相关(P <0.05);民权刺槐WUEi与当年3月和8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P <0.05),白水刺槐WUEi与当年3、4月、上年及当年6、7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P <0.05)。路径分析模型表明,年尺度上,白水县刺槐STD指数与平均降水、平均温度存在显著正效应(P <0.05),而民权刺槐对气候因子响应不显著;两地刺槐WUEi均与平均温度存在显著正效应(P <0.05)。[结论 ]平均降水是两地刺槐径向生长的主导因子,白水刺槐生长对平均降水的敏感性高于民权刺槐,平均温度是两地刺槐WUEi的主导因子,白水刺槐WUEi较民权刺槐对温度变化更敏感。

  • 单位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