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分析并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 为精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疫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自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2015 - 2021年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 获取病例分布点经纬度坐标以及区域内19个气候变量、5个地理变量和2个社会经济变量数据。基于生态位模型, 采用最大熵算法(MaxEnt)构建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预测模型,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模型性能评价, 并对构建模型的各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评估, 以及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分布区域。结果 2015 - 2021年甘肃省共报告368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 其中, 89.13%(328/368)集中在陇南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7年病例数达到高峰(79例, 21.47%)。构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AUC = 0.985)。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贡献值为3.1), 地理变量为土地利用类型(贡献值为52.6)和植被覆盖类型(贡献值为8.5), 社会经济变量为人口数(贡献值为14.3)。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 高、中、低风险区从甘肃省南部向西北部呈现逐渐过渡的接壤分布特点。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陇南市中南部和甘南州南部, 占全省面积的0.18%;中、低风险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0.48%和2.47%, 无风险区占96.87%。结论生态位模型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呈现点状分散、局部高聚集性分布特征, 应加强对陇南市和甘南州等高风险区的监测和防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