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在一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归仁”为核心,包含着培养“杀身成仁”君子理想人格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目标。在成仁归仁的理想目标指引下,孔子把仁贯穿于其道德教育内容的始终。其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和礼的教育。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仁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义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重点。礼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孔子按不同的道德主体,为个人、为师者、家庭和为政者指明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具体包括学思行并重、因材施教、愤启悱发、身教重于言传、合力育人等,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地推进道德教育的展开。即使到今天,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首先应汲取孔子“道之以德”的思想智慧,筑牢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借鉴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等思想,肯定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权利,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和特点,尊重当代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最后,立足孔子在道德教育中强调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观点,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