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临床前模型在癌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评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为止,临床前小鼠模型是最常用且可靠的抗肿瘤药物疗效和安全评价平台,其伴随着癌症研究的革新而不断发展。近年来,相较于细胞系来源的小鼠模型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等传统研究模型,利用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或细胞建立的拟人化模型,因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逐渐成为临床前研究中更合适的"患者替身"。本文简述了拟人化模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在筛选药物新靶点、评估药物疗效和预测标志物、探索耐药机制和逆转策略、开展同步临床试验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优势,并对该模型在建立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