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原发性脊柱肿瘤患者2例。病例1为男性, 47岁, C6、7椎体孤立性纤维瘤, 术前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症状, 伴左侧肢体无力。病例2为女性, 17岁, T1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 有颈肩痛症状, 合并左上肢远端肌力下降。2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扫描并使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脊柱颈胸段模型, 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制作与实物1∶1大小的3D打印脊柱颈胸段模型, 规划设计并定制3D打印人工椎体, 分别用于术前评估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以及术中指导置钉和脊柱序列重建。病例1采用前后联合入路, 行前路C6、7椎体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例2采用单纯后入路, 行胸椎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 评估手术前后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上肢肌力, 随访期间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手术。病例1手术时间6.5 h, 术中出血量1 200 mL;病例2手术时间4.5 h, 术中出血量1 000 mL。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自觉肌力逐渐恢复正常。病例1术后第7天发现伤口处脑脊液漏, 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术后出现声音嘶哑, 随访至3个月时好转。病例2未见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患者椎体及肢体功能良好, 肿瘤无复发, 脊柱稳定性良好。病例1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分和5分, 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分和0分;术前左侧上、下肢各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末次随访时除左侧指伸肌肌力为Ⅳ级以外的其余各肌肌力均为Ⅴ级。病例2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6分和3分, 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分和0分;术前左上肢指伸肌和指屈肌肌力Ⅳ级, 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Ⅴ级。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直观、动态、全面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结合3D打印技术, 可在术前明确肿瘤分期、制定手术方案, 术中指导手术置钉及脊柱序列重建, 对于颈胸段椎体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