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2018—2019年常州市主城区14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点位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监测数据以及36个气象自动站的降水量监测数据,对常州主城区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导致的湿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2019年常州市主城区PM2.5质量浓度较2018年有所改善,PM2.5在PM10中的占比下降,粗颗粒物污染有抬头趋势。不同辖区中,粗颗粒物浓度总体呈现新北区和武进区偏高,市中心区域(天宁区、钟楼区)偏低的分布特征。钟楼区的PM2.5/PM10明显大于其他辖区,且全年PM2.5浓度水平相对最高,其细颗粒物污染相对突出。2)常州市主城区颗粒物高浓度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较低。降水量与颗粒物特征相反,夏季较高而冬季较低,6—9月为降水高发时期,尤其8月份累计降水量最大,10月份降水量均最低。3)在相同的质量浓度下,降水对PM10的清除效果更明显。当降水前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降水过程对常州市主城区PM2.5和PM10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当降水前PM2.5浓度≤35μg/m3时,PM10浓度≤50μg/m3时,降水对颗粒物主要为负清除作用。4)不同辖区降水量分布不均,天宁区的降水量最大,武进区的降水过程最多,且降水对武进区颗粒物的清除率为各辖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