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亲爱的同学,你有注意到最近关于“眯眯眼”的讨论和争议吗?在某商家公布的最新广告海报中,不少网友因其模特的眼睛细长,有些像“眯眯眼”,而对商家口诛笔伐,指责其“丑化国人”“崇洋媚外”。针对这一争议,你是否会感到疑惑,“眯眯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具备了特别的含义?为什么你身边眼睛小的同学并不会引起大家的联想与争议呢?抵制“眯眯眼”,是否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多元审美相冲突呢?本期话题热搜,我们来探究:“眯眯眼”这一外貌特质,是如何与歧视和丑化联系在一起的?在各种争议中,我们又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