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亚硝态氮(NO2-N)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平衡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长(3.0±0.5) cm的斑节对虾,设置0 (对照组)、5、10和15 mg/L(3个胁迫组)的亚硝态氮浓度梯度,进行了为期72 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肝胰腺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发展而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先升高后下降,24 h,SOD和GSH-Px、NOS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的SOD、GSH-Px活性和15 mg/L胁迫组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反,24 h胁迫组的MDA含量最小,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48 h,CAT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一氧化氮(N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72 h,NO含量最高,15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血清能量代谢指标中脂肪酶(LPS)活性先上升后下降,48 h,LPS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下降,72 h,HK、PFK、PK活性和TG含量达到最小值,15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鳃丝中渗透调节参数——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在胁迫过程中始终下降,经过72 h的亚硝态氮胁迫,Na+、K+-ATPase活性达到最小值,15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斑节对虾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对脂质吸收和利用,调节原有渗透平衡来应对亚硝态氮胁迫,这种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限制。本实验将为进一步探索亚硝态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