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洲猪瘟(ASF)目前是生猪产业最重要的猪病。因为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ASF已经被报道一百年了,还没有商业化疫苗。理想的ASF疫苗不仅要有好的免疫保护性,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同时如果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能在适合的高质量GMP车间进行稳定低价的生产,能用于不同物种就更好了。ASF灭活疫苗研制这条道路似乎不通;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不足;主要包含自然缺失、传代致弱、基因工程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在免疫保护方面体现了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其潜在的持续感染风险,会造成猪只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溃烂、关节炎,导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损伤等问题非常值得警惕。复制缺陷单周期病毒能有效地解决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似乎是一个值得尝试的ASF疫苗研制方向,尽管存在难以确定缺失复制相关的基因,以及难以构建能高效表达缺失基因编码蛋白,且能让单周期病毒稳定大量生产的辅助细胞系。我国针对ASFV强毒的精准剔除策略,未注册非法弱毒苗造成临床严重损失,以及一些不使用疫苗但成功从国家层面净化ASF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针对ASF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至少目前阶段,ASF的防控不一定要借助疫苗,更多的要做好生物安全管控和区域ASF净化。尽管ASF疫苗研制困难重重,但针对ASF理想型疫苗的研制也应该持续进行下去,未来可能作为ASF防控的一个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