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氨挥发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杨国英; 郭智; 刘红江; 王鑫; 陈留根*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09): 1912-1919.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9.025

摘要

氨挥发对大气PM2.5贡献率较高,从源头上控制氨挥发对降低大气污染物含量、减少雾霾,以及大幅度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源氨排放中,由农业活动(主要是施肥)导致的氨排放占整个农业源氨排放的40%,其中,中国南方稻田氮素损失严重,氨挥发占较高比重。因此,对国内外关于稻田氨挥发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影响稻田氨挥发的机理和主要因素,对稻田氨挥发减排措施的制定有指导意义。从分析氨挥发机理入手,概述稻田氨挥发的规律;并通过对稻田氨挥发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影响稻田系统NH3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温度、光照和降雨、风速和湿度)、土壤理化性质(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以及粘土含量等)、施肥因素(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耕作方式、施肥时期以及灌溉),其中温度、土壤pH、有机质以及施肥量与NH3挥发呈正相关,而土壤粘土含量则与NH3挥发呈负相关。此外,就控制稻田氨挥发的措施进行探讨,主要包括稻渔共作、套养浮萍、放养满江红,以及施用新型生物炭等措施;同时对稻田系统NH3挥发减排措施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展望,指出可从水稻栽培管理措施入手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的氨挥发减排技术体系,以期为水稻最佳栽培管理模式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为实现农业的高产和高效、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