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带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陈永岗; 常生龙; 杨正荣; 郭天斗; 柴锦隆; 马晓东; 李刚; 王飞; 陈本建
来源:寒旱农业科学, 2023, 2(07): 627-630.

摘要

地埋滴灌是通过地下毛管将水分渗入到植物根系层的微灌技术,但滴灌带不同铺设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探索滴灌带不同埋设深度和间距对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沙地地埋式滴灌苜蓿栽培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苜蓿品种WL168为材料,设置滴灌带埋设深度分别为25、20、20、15、20 cm,间距分别为50、40、60、50、50 cm 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的苜蓿总产量最高,为11 5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苜蓿粗蛋白含量(CP)较高,第1茬为193.3 g/kg,第2茬为208.3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40 cm处理的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第1茬均最低,分别为321.3 g/kg、244.7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的第2茬苜蓿(NDF)最低,为409.7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15 cm、间距50cm处理的第2茬苜蓿ADF最低,为336.6 g/kg。相对饲喂价值(RFV)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40 cm处理第1茬最高,为201.93;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第2茬最高,为141.11。综合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可知,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苜蓿产量和品质最佳。

  • 单位
    甘肃亚盛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