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但常引起胃肠极度不适且病情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西医主要予以口服解痉、促泌、抗抑郁类药物等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多,远期疗效差等弊端,因此,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BS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成为了近年研究的热点方向。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中医药方法治疗IBS相关通路的机制研究中,以电针、艾灸、中药单体、复方汤剂为主,作用途径涉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5-羟色胺(5-H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中医药能通过调节此系列信号通路修复肠道炎症、降低内脏敏感性、增强肠黏膜屏障及调节肠道动力,发挥着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治疗IBS的重要作用。该文以细胞信号通路为基础,综述中医药治疗IBS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支撑和诊疗思路。
-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