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12例ATP敏感性钾通道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任力; 杨文利; 闫洁; 吴玉筠; 桑艳梅; 朱逞; 倪桂臣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 31(08): 579-583.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6.08.005

摘要

目的了解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基因突变致中国婴儿1型糖尿病(T1DM)及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致病机制。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3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婴儿T1DM及新生儿糖尿病患儿1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患儿KCNJ11基因的外显子区及ABCC8基因的39个外显子区及其两侧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突变患儿的父母进行突变点基因检测,以明确患儿突变的遗传方式。结果 12例患儿中,均未发现KCNJ11基因突变。发现3例患儿(25%)携带ABCC8基因突变,分别为暂时性糖尿病1例、永久性糖尿病1例、婴儿T1DM 1例,3例均为男性。突变分别为ABCC8c.3545G>A(R1182Q)、ABCC8 c.627C>G(D209E)和ABCC8 c.622G>A(E208K)。暂时性糖尿病患儿携带的ABCC8突变为母源单一杂合突变,另2例患儿携带的突变均为新生杂合突变。上述3种突变位置均位于编码SUR1蛋白亚基的胞质段。其中,暂时性糖尿病患儿成功从胰岛素治疗转为口服格列苯脲治疗。结论婴儿期起病的糖尿病有着复杂的遗传发病机制。KATP基因是中国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主要致病基因,同时也可导致婴儿T1DM的发生。部分携带KATP基因突变的患儿对格列苯脲治疗有效。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