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潮汕地区体重指数(BMI)和乳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36例潮汕地区乳腺癌患者。收集所有乳腺癌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病理等级等基本资料,计算BMI,根据BMI水平分为低体重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随访到2016年12月,患者乳腺癌复发死亡则随访终止,平均随访6.8年。结果不同组间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组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6年12月随访结束,共有99名患者死于乳腺癌。低体重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9.41%,28.33%,47.76%和53.33%。随访结束时,低体重组[(54.6±2.18)个月]和正常组[(52.6±1.76)个月]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高于偏胖组[(45.8±2.04)个月]和肥胖组[(41.2±1.96)个月],偏胖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略高于肥胖组。结论潮汕地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与患者自身体重有一定关联,维持正常体重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还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