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晋语吕梁片、并州片、五台片、上党片方言存在"底、这底、那底、兀底"等指示代词,本文统称为"底"系指代词。"底"系指代词在宋元白话中使用较多,可以指代事物、性状等,其用法可分两路:《朱子语类》中"这底"表近指(proximal demonstrative),"那底"表远指(remote demonstrative);金元白话中,"兀底(阿的)"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向对方直指面前的事物,本文叫"面指"(here demonstrative),"那的"表回指(anaphora)。明初"这底"代替了"兀底"的面指功能。明代以后,"兀底、这底、那底"在官话中逐渐消亡。现代晋语继承和发展了宋元白话中"底"系词指代性状、方式的用法,将其整合到近指"这"、远指"那、兀"的系统中,将"兀底"的指称功能调整为远指。吕梁片少数方言经过省略创新,形成了"底、底个"等指代词,与"这底"形成叠置关系;个别方言继承了明初时期"这底"指代事物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