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2019年蚊媒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特征,为蚊媒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8个监测点蚊媒监测数据。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勺捕法和路径法。成蚊每月监测2次,幼蚊每月监测1次。应用Excel 2013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全国蚊虫总平均密度为9.81只/(灯·夜)。蚊种构成显示,淡色/致倦库蚊占捕获总数的57.73%,其他依次为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分别占20.27%、12.22%、2.29%和0.02%。内蒙古、湖北、青海、云南和湖南省(自治区)蚊密度较高,分别为22.60、21.72、17.14、12.71和10.18只/(灯·夜)。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勺捕法和路径法蚊虫季节消长结果均显示,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在6-9月,最高峰值在7或8月。布雷图指数法的幼蚊季节消长分析结果显示,媒介伊蚊幼蚊密度高峰期在4-9月。不同生境捕获成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为36.29只/(灯·夜);不同生境捕获幼蚊布雷图指数以废旧轮胎厂最高为19.25。结论库蚊为我国蚊虫优势蚊属。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每年4月开始实施杀灭越冬蚊虫、环境治理等蚊媒防控措施。2020年蚊媒防控工作要重视居民区、废旧轮胎厂和废旧物品处蚊虫孳生地的及时清理,做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