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FIBROSCAN检测评价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治疗的120例脂肪肝患者,治疗过程中脱落12例,最后计入108例(所有患者均为超重并伴有脂肪堆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每组各36例。对照组单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组Ⅰ予健脾疏肝活血化痰中药内服;治疗组Ⅱ予健脾疏肝活血化痰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FIBROSCAN分值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 入组所有病例纳入FIBROSCAN检测肝脏脂肪变性定量数值(CAP)相关性研究,可以发现CAP与BMI、TG、肝硬度均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FBG未发现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Ⅱ临床总有效率91.67%(33/36)、治疗组Ⅰ临床总有效率88.89%(32/36)优于对照组61.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纳呆、乏力倦怠、胁肋胀痛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脘腹胀满及便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患者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患者脘腹胀满、胁肋胀痛积分均低于治疗组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CAP、BMI、T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水飞蓟宾胶囊,其中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组的腹胀与胁痛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单用中药内服组。
-
单位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