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恩师黄霖先生,学识渊博,近六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研究领域中均多有创获。关于其学术之路,先生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从‘两金’开始,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条路。”“就是常常走在陌生的、崎岖的,甚至是有点风险的行人稀少的道路上。”(《中华读书报》2021年05月26日)所谓“两金”指的是搞小说批评不可绕过的金圣叹和《金瓶梅》。一开始,先生致力于当时还一片模糊的小说批评史研究,并着手小说序跋等论著资料整理,后来拓展到评点、话体等多种批评形式,并将思想史、学术史、批评史融合起来,从而创构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这条行人稀少的康庄大道上,先生坚持以文献研究支撑文学文本研究,以文学文本研究支撑文学批评研究,以文学批评研究支撑文论体系建构,一以贯之信守“中国的”“理论的”“有用的”三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