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借鉴西方阅读史研究的"读书革命"之说,本文将呈现清末民初读书人初学启蒙从"记诵"到"讲授"的转型,并揭示这一"转型"本身所包含的后设视角。论文将首先返回清末读书现场,评价记诵之学在传统读书法中的位置;继而进入世纪之交关于文教改革的言论场,揭示在科学教育观念启悟下,"记诵"如何负面化,甚至被看作整个"中学"弊端的源头,沦为"西学讲授"的对立面;最后检视在近代学制、分科之学、分段教授法导入以后,新式"教授法"和教学空间如何影响于读书实践。从"记诵"转向"讲授",最初更可能是趋新者受"域外之眼"启发而拟想的一种"建构"。二者之间对立关系的确认,将中国传统蒙学和西方近代教育的复杂状况都严重地简单化和片面化了。但在维新舆论鼓动下,清末新学制的实施和新式教科书、教授法的出版,将之坐实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