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术中气道峰压变化对气体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为气体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9年4月该院行POEM治疗的38例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气体相关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组,A组无气体相关并发症,B组轻度气体相关并发症(纵隔气肿或/和皮下气肿),C组中度气体相关并发症(纵隔、皮下气肿合并气腹),D组重度气体相关并发症(合并气胸)。并记录每例患者麻醉插管成功后1 min(T1)、隧道建立10 min(T2)、隧道建立完成(T3)、肌层切开10 min(T4)、肌层切开完成(T5)相应时间点的气道峰压值(Ppeak)。同时以Ppeak在1 min内升高≥30%设定为显著升高。首先对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Ppeak进行比较,同时计算Ppeak发生显著升高对预测气体相关并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现有无气体相关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在既往治疗史、是否为S形食管、隧道入口建立方式、手术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手术时间为气体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4组患者的Ppeak在T1~T3、T4~T5时间段内均呈上升趋势,T3~T4时间段内均呈下降趋势,并且C组与D组在T2~T3时间段内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与B组,C、D两组在T3、T4和T5时明显高于A、B两组(P <0.05),T5时B组高于A组,D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Ppeak显著升高预测气体相关并发症的灵敏度78.57%(22/28)、特异度80.00%(8/10)、阳性预测值91.67%(22/24)和阴性预测值57.14%(8/14)。结论术中Ppeak监测在预测气体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早期预防及干预可降低围手术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