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抗体亚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MG的患者6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血清抗体类型分为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AchR-MG)组、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MuSK-MG)组、血清双抗体阴性(DSN-MG)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分型和新斯的明试验结果、首发肌群分布、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胸腺病变、重复电刺激结果等。结果 研究纳入的62例MG患者中,AchR-MG组患者36例(58.06%),MuSK-MG组患者5例(8.06%),DSNMG组患者21例(33.87%),DSN-MG组全身型患者比例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uSK-MG组首发症状累及球部肌群比例高于AchR-MG组、DSN-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uSK-MG组首发肌群累及眼部肌群比例低于AchR-MG组、DSN-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hR-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高于MuSK-MG组和DSN-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uSK-MG组RNS总阳性率高于AchR-MG组、DSN-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面神经RNS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 <0.05),而三组腋神经、副神经、正中神经RN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胸腺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组发病年龄、性别、风湿免疫自身抗体异常发生率、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胸腺增生/退化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致病抗体亚型MG患者在临床分型、首发肌群、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胸腺瘤发生率、RNS阳性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单位
    神经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