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冬小麦叶面结构对多环芳烃(PAHs)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大气PAHs (1.25 mg·L-1和6.00 mg·L-1)暴露试验,比较7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叶片绒毛和气孔的差异特征,分析其与叶片中PAHs之间的关系,揭示冬小麦叶片绒毛和气孔对PAHs吸收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大多数冬小麦品种叶片背面比正面有更大的绒毛密度和长度,而气孔密度和面积则相反。在所有小麦品种中,‘中麦175’的叶片两面绒毛密度和长度均最高,而‘长武521’正面绒毛密度最低。‘中麦175’叶片正面气孔密度显著(P<0.05)高于‘仓麦6005’‘长武521’‘小偃22’,且‘长武521’‘小偃22’‘郑麦7698’叶片正面气孔面积显著(P<0.05)高于‘焦麦266’小麦品种。‘长武521’叶片5种PAHs的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小麦品种(P<0.05),这与其较小的气孔、绒毛长度及密度有关。在6.0 mg·L-1暴露浓度下小麦叶片PAHs浓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此外,叶片正面绒毛密度和长度与叶片中菲(PHE)和PAHs总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PHE较高的挥发性和较低的分子量易被叶片富集。叶片正面气孔密度与叶片PHE和5种PAHs总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叶片正面气孔分布越密集,其对PHE吸收能力越强。主成分分析(PCA)也说明叶片绒毛密度是冬小麦叶片PAHs累积的关键驱动因子。因此,选择叶片绒毛稀疏的冬小麦品种可降低污染区PAHs的人体健康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