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Ⅰ型和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PRCC患者资料,其中Ⅰ型21个病灶,Ⅱ型27个病灶(1例患者左肾含2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肾脏CT或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PRCC的形态学特征、肿瘤外侵征象、增强CT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病灶最大径、三期CT值及皮髓交界期△CT、实质期△CT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分类变量进行比较。结果一般形态学上,Ⅱ型PRCC平均最大径大于Ⅰ型(t=-2.604,P=0.013),密度/信号更不均匀(χ2=14.928,P=0.000),更易出现囊变或坏死(χ2=5.598,P=0.018),且程度更明显(χ2=4.769,P=0.029);在CT图像上,两型之间出血和钙化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有66.7%Ⅱ型PRCC和23.8%Ⅰ型PRCC出现乳头结节,两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694,P=0.003)。在肿瘤外侵表现方面,除边界征象外,Ⅱ型较Ⅰ型PRCC更易发生肾周脂肪侵犯、肾窦侵犯及转移(P<0.05)。在增强CT表现方面,两型在皮髓交界期CT值、皮髓交界期△C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4,P=0.012;t=-3.109,P=0.005),而在平扫期CT值、实质期CT值、实质期△CT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型和Ⅱ型PRCC在形态学特征、肿瘤外侵征象及强化程度上有一定差异,部分Ⅱ型肿瘤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预后更差。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