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用植入式遥测技术(DS1)研究抑郁后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n=10)和抑郁组(n=10)。抑郁组大鼠经过28 d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正常组不给任何刺激正常饲养28 d。糖水消耗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抑郁模型制作。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研究抑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组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38.3±14.8)%对(64.4±12.7)%,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18.6±14.3)s对(115.8±24.4)s,P<0.05]。与正常组相比,抑郁后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增加[(46. 20±10. 89)对(6. 80±1.72),P<0. 01]抑制交感神经后,抑郁组心率的波动幅度更大[(-83. 6±13. 7)次/min对(-45. 9±6. 3)次/min,P<0. 05]。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表明抑郁组低频(LF)、LF/高频(HF)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线性回归发现LF(r2=0.687,P<0.001)、LF/HF(r2=0.756,P<0.001)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同时,抑郁组血浆中肾上腺素[(5 029±1 476)pg/ml对(1 032±389)pg/ml,P<0.01]以及去甲肾上腺素[(40. 2±3. 5)ng/m对(13.5±3. 8)ng/ml,P<0. 0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抑郁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
单位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