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俗体育场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民俗体育活动的分布和民俗体育文化氛围,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传承和积淀的民俗体育活动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四川省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为研究对象,对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丰度分析、地理集中度分析、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分析,并分析影响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丰度系数可以按市划分为五大类型,即爆满区、丰满区、一般区、匮乏区、待建区。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总体上趋于分散。全国层面,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密度分布概括为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阳市、巴中市为核心,以巴中市-南充市、成都市-乐山市为片区的“三核-两带”的总体核密度分布类型;在省域层面,将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五个区域。在相互临近分布中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凝聚分布的点状要素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地理因素、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分布都会对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