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及CT心肌灌注预测冠心病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

作者:马海彦; 刘江勇; 黄坤; 刘盼; 刘新峰; 王玉权; 王荣品*
来源: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2, 28(05): 477-483.
DOI:10.19627/j.cnki.cn31-1700/th.2022.05.006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考察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通畅伴心肌灌注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20年10月因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在我院成功实施PCI且术后支架通畅患者68例,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进行CCTA和负荷动态CT-MPI检查,或一站式完成CCTA+CT-MPI检查,且具有完整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参数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参数。根据CTMPI结果,将入组患者分成心肌灌注正常组和异常组,对2组基线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CI术后支架通畅但心肌灌注异常的预测因子。结果:与心肌灌注正常组比较,心肌灌注减低组术前血糖、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nI)峰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占比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更高(P=0.031,P=0.002,P=0.003,P=0.005,P=0.003,P=0.012),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则更低(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s-cTnI峰值水平是PCI术后支架通畅但心肌灌注减低的最强预测因子(OR=3.861,P=0.002),其次是术前TIMI血流分级、AMI占比、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结论:CCTA联合CT-MPI检查有利于冠心病PCI术后同时显示支架及心肌灌注情况,术前hs-cTnI峰值、TIMI血流分级、AMI占比、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是预测冠心病PCI术后支架通畅伴心肌灌注减低的重要预测因子。

  • 单位
    贵州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