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伴发听力损伤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及其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颅脑外伤伴发听力障碍的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为观察组,选健康正常成年人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对观察组受伤后2周内及6个月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波特点及其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听觉阈值的95%置信区间是[10.24-19.33]d BHL。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听觉阈值分别为52.24±21.75(d Bn HL)、11.36±3.02(d Bn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波Ⅰ、Ⅲ、Ⅴ出现率为100%,观察组的出现率分别为78.00%、66.00%、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Ⅴ潜伏期均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受伤2周内和6个月后Ⅰ、Ⅲ、Ⅴ出现率明显增加,潜伏期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改善组患者Ⅰ、Ⅲ、Ⅴ出现率略有增加,潜伏期缩小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听性脑干反应主波Ⅰ、Ⅲ、Ⅴ缺失,潜伏期缩小,若此种变化持续不改善,预示着听力损伤预后较差。
-
单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