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侠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极早,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侠客活动的记载。然而究竟何种品质何种行为才能匹配"侠"这一称号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说侠客的概念一直处在流动的状态,每个时代的标准都不同。从早期的"替人打仗""行为放浪"到司马迁的"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承,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肯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再到后世的以武行侠,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侠的外延之丰富。《太平广记》之豪侠类共四卷,记载着各类迥异却同被称为"侠"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太平广记》的文本,对侠客的评价标准进行初步的分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