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闲置经济"是由个体闲置物品供需匹配所衍生出的,通过社会化平台实现个人闲置资源复用和循环经济形态。其实闲置经济并非一个陌生新鲜的概念,早在18世纪末起源于纽约的跳蚤市场,就是闲置经济最初的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的升级、消费观念的发展,闲置经济的供需市场逐步扩大、交易机制逐步完善,闲置品渐渐占据了社会消费品的相当比例。日本高度发达的闲置经济,就是消费时代发展变迁的成果。而在中国,虽然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居民消费水平积累了庞大的潜在个人闲置品供需市场,但受制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手商品交易机制不健全、消费者信心缺失等阻碍,国内的二手交易市场迟迟未能取得规模化的发展。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浪潮的推波助澜,完善了信息、沟通和支付渠道,闲置经济才被赋予了全新的活力。从2016年起,个人闲置品分享交易已经吸引了互联网巨头和投资资本的重点关注,成为分享经济下半场的种子选手。究竟中国闲置经济能否众望所归的地点燃分享经济的另一个高潮,甚至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拉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本文试图追根溯源,以经济社会和闲置经济都高度发达的日本为例,从消费时代的变迁探寻闲置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比中日两国所处的消费时代,管窥中国闲置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为国内二手电商平台建设和国家二手交易机制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 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