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身体质-量指数的地理性分布

作者:宇克莉; 郑连斌*; 李咏兰; 席焕久; 张兴华; 温有峰
来源:人类学学报, 2018, 37(04): 653-663.
DOI:10.16359/j.cnki.cn11-1963/q.2016.0058

摘要

2009-2013年测量了中国11个汉语方言族群26954例汉族人的身高、体重值,计算了身体质量指数(Ibm),将汉族人的Ibm与经度、纬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的说来,随年龄增长,11个方言族群Ibm值均呈线性增大,并且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个族群中,北方话族群Ibm值明显大于南方各族群。乡村男性(r=0.671; p<0.01)、乡村女性(r=0.775; p<0.01)、城市男性(r=0.799;p<0.01)、城市女性(r=0.723; p<0.01)的Ibm均与纬度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乡村男性(r=0.402;p<0.05)、城市男性(r=0.368; p<0.05)Ibm均与经度呈正相关,乡村女性(r=0.225; p=0.187>0.05)、城市女性(r=0.043; p=0.820>0.05)Ibm与经度无相关。按照Ibm均数大于24.0、Ibm均数在23.1~24.0之间、Ibm均数小于23.0,可以将中国方言族群分成3个层次,中国北方话族群均分布在第1、2层次,南方族群主要分布在第2、3层次,也就是说11个族群大致按照纬度高低顺序依次分布在第1、2、3层次。遗传、环境、饮食、劳作强度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身高、体重,也影响中国人的Ibm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