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是加里东运动后的第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系地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受周缘造山带构造活动影响,盆地东部南北物源体系及多物源复合影响下的盆山耦合关系仍存在争议。进一步示踪物源体系,揭示构造—沉积格局,对盆地东部古地理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分析岩屑组分、稀土元素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结合构造背景及母岩岩性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沉积期源—汇充填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研究区北部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近源的内蒙古隆起(色尔腾山、乌拉山—大青山、集宁地区)和远源的中亚造山带。南部主要接受来自北秦岭的碎屑物质供给,源区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的混合,其中北秦岭形成沟—弧—盆背景下的拉张伸展向碰撞挤压转换的构造环境。北部源区的母岩岩性为花岗岩、碱性玄武岩和沉积岩的混合,南部源区的母岩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且南北物源体系交汇于莲45—成家沟一带。【结论】本溪期中亚造山带整体以研究区两侧的隆升剥蚀程度较高,反映华北板块北部不规则斜向碰撞的特征。华北板块北缘抬升较高,为研究区北部提供主要物源,以发育大型潮汐—三角洲复合体系为主。受强物源供给影响,研究区东北部砂体延伸距离更远。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以北秦岭为主要源区,华北板块南缘此时低幅隆升,主要发育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南北物源交汇区一带,更多地接受来自北秦岭的碎屑物质,同时由于受到东向和北东向潮流作用改造,沉积大量潮汐砂坝。
-
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