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经典不仅体现于奇幻冒险的故事,更体现于对经典诗歌戏仿所呈现出的文字游戏精神与气质,在翻译传播中,如果只局限在文本层面的对应,而忽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与喜爱,就会影响作品的传播。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通过贝叶斯统计与问卷调查,并结合第三方语言德语译本研究发现:译者既是源语信息的读者又是二度创作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进行更为自由地发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充分理解源文中的文字游戏精神和气质,同时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与喜爱,以实现对源文的创造性翻译。如果脱离戏仿原型时代背景,把戏仿诗歌当作普通诗歌翻译,读者就无法产生共鸣,因而难以体会作品颠三倒四的荒诞之美。译者翻译中应考虑儿童读者的心理特殊性,以儿童读者理解接受为目标,实现风格的等效建构。

  • 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