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8月至12月共30例有起搏适应证的心动过缓患者, 年龄(64±15)岁, 其中男15例(50%, 15/30)行远端希氏束起搏。使用希氏束鞘管在三尖瓣隔叶下方造影显示三尖瓣环, 并以此为影像学标志, 将起搏导线植入三尖瓣下方心室侧希氏束区域(即远端希氏束区域)。评价手术成功率, 术中及随访期间希氏束起搏参数、起搏特点、导线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结果共28例(93.3%, 28/30)患者成功完成远端希氏束起搏。术中希氏束起搏阈值为0.4~1.9(1.00±0.42)V/1 ms, R波振幅为(5.4±2.7)mV。成功完成希氏束起搏的病例中, 92.9%(26/28)的患者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 夺获希氏束和周围心室肌的阈值分别为(1.03±0.43)V/1 ms和(1.05±0.73)V/1 ms。另外2例选择性希氏束起搏患者的希氏束夺获阈值均为0.7 V/1 ms。随访(19.5±3.5)个月, 患者希氏束起搏阈值[(0.97±0.41)V/1 ms对(1.00±0.42)V/1 ms, P=0.643]和R波振幅稳定。未发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三尖瓣反流加重情况。结论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远端希氏束起搏多数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 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三尖瓣显像技术可帮助定位远端希氏束, 完成目的性心室侧希氏束起搏导线植入。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