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中蕴含着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农民群体的未来走向等重要议题。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同派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传统对农业转型的方向、动力机制及农民分化均著述颇丰,后续的国内研究也及时跟进,共同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渊源。对于农业转型,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内部虽有分歧,但本质上认定农业小生产的必然消亡及大生产的必然兴起;与之针锋相对的劳动组织理论却坚持小规模家庭农场的生命力和理论合理性;而理性小农学派主张在家庭框架内通过市场来改造传统农业。此外,农业商品化与资本化的转型实质论则看到了规模形式下的隐蔽样态。农业转型既有自发的市场、技术与人口动力,也有国家及政府动力。作为农业转型一体两面的农民分化不仅经历了历史变迁,其内部也分为阶层与阶级两个范式。对农业转型和农民分化的政治经济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经验,如要立基家庭经营的"大国小农",要逐步让市场成为农业转型的动力,也要正视农民分化的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