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近3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布特点和出血原因。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产后出血的116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无产后出血的116例为对照组。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分娩情况的相关资料,采用称重法测定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中合并流产史、年龄≥35岁、胎盘粘连或植入、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子宫发育不良、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显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中合并流产史比例最高,其次为年龄≥35岁、胎盘前置、妊娠期高血压。11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剖宫产76例、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产后平均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高于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内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比例高于产后2~24 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量高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流产史、年龄≥35岁、胎盘前置、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后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 单位
    吉林省前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