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细菌和病毒性肺炎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曹玉芳; 王小智; 谢晓红; 李景辉; 邓超; 李香营; 朱珠华; 吴志殿; 计超; 牛毅; 刘凡; 余燕梅; 宋维*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01): 28-31.
DOI:10.3760/cma.j.cn121430-20210318-00394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细菌性肺炎及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因不同病因引起肺部感染患者的胸部CT资料, 其中包括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及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 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 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及2位高年资重症医学科医师共同评估患者发病后首次胸部CT的病灶累及范围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新冠肺炎及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以双侧肺叶病变较多, 其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91.6%、75.0%比26.0%, P<0.05)。而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及新冠肺炎比较, 细菌性肺炎患者以单肺多叶病变为主(62.0%比18.8%、5.6%, P<0.05), 并伴有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新冠肺炎患者肺组织磨玻璃影比例高达97.2%, 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达56.2%, 而细菌性肺炎患者仅有2.0%(P<0.05)。新冠肺炎和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肺组织实变影(25.0%、12.5%)、支气管充气征(13.9%、6.2%)、胸腔积液(16.7%、37.5%)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细菌性肺炎患者(62.0%、32.0%、60.0%, 均P<0.05), 铺路石征(22.2%、37.5%)、细网格征(38.9%、31.2%)、晕征(11.1%, 25.0%)、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30.6%、37.5%)、双肺斑片样/条索阴影(80.6%、50.0%)等指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细菌性肺炎患者(2.0%、4.0%、2.0%、0%、22.0%, 均P<0.05)。新冠肺炎患者局部斑片影的发生率仅为8.3%, 明显低于其他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患者(8.3%比68.8%、50.0%, P<0.05)。新冠肺炎、其他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患者病灶周围血管影增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12.5%、30.0%, P>0.05)。结论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出现磨玻璃影、铺路石样和网格影样改变的概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 且以双下肺及外侧背段多见;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肺部磨玻璃影在上下肺均有分布;细菌性肺炎患者常以单肺实变影多见, 以小叶或大叶分布并伴有胸腔积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