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c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模型观察其脑血流量变化规律及血管新生蛋白表达等变化。方法 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18),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作结扎,模型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检测脑血流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及HO-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IL-4、IL-10含量。结果 造模后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造模后2 h、3、7 d,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14、21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脑血流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在造模后2 h脑血流量降至最低(P<0.05),此后脑血流量开始恢复,恢复高峰期发生在造模后3~7 d,并于造模后14 d恢复至造模前水平;造模后21 d,模型组海马区HIF-1α、VEGF及HO-1蛋白表达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中IL-4、IL-10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D模型的脑血流量变化呈现一定时间规律,造模后21 d该模型海马区HIF-1α、VEGF及HO-1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伴随IL-4和IL-10含量的升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