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常规"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科学议题传播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用户均可生成内容,为科学家、科普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科普途径,同时增加了公众针对科学议题"发声"的机会,这些都为研究传-受之间的张力和博弈现象提供了素材。科学传播的图景进一步发生改变,其中传-受之间的错位现象对科学议题的有效传播影响重大。本文采用的案例是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和"果壳"发表的崔凯博士的一篇名为"公众为什么不相信转基因"的转基因科普文章及其文后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主题和解读两个层面解析传-受之间存在的重合和错位。研究发现,在主题层面,科普文本和评论之间重合较大,只在"道德与伦理"和"通过意见领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出现错位。在议题的解读层面,科普文本与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的评论之间差异较大:其一,虽然传-受双方都认同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但是二者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其二,对政府监管的信任程度不同;其三,转基因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方面产生解读错位;最后,评论对于科普方的合法性存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