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射野方式在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王君辉; 刘福友; 葛彬彬; 曹顾飞; 金建华; 储开岳; 刘海涛*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2, 26(06): 733-737.
DOI:10.13339/j.cnki.sglc.20221021.015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射野方式在术后左乳腺癌放射治疗计划中对剂量学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5例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8岁。利用Monaco计划系统Auto Flash Margin技术,分别设计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9野调强放射治疗(9FIMRT)、部分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F,设计均满足临床要求。评估分析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即靶区剂量、靶区适形度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比,以及机器出束跳数和机器出束时间等。结果 部分双弧VMAT靶区Dmean[(52.74±73.00) Gy]高于7FIMRT[(51.65±28.00) Gy]和9FIMRT[(51.18±41.00) Gy](P均<0.05),9FIMRT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均优于7FIMRT和部分双弧VMAT(P <0.05);对危及器官,部分双弧VMAT在全肺、患侧肺及健侧肺的V5[(23.27±4.37)%、(51.60±5.16)%、(2.16±1.34)%],全肺和健侧肺的Dmean明显降低[(6.61±0.73) Gy、(1.22±0.11) Gy](P <0.05)、9FIMRT患侧肺的V20有降低[(22.23±1.38)%](P <0.05);部分双弧VMAT的心脏Dmean[(5.09±0.52) Gy]均分别低于7FIMRT[(6.14±0.27) Gy]和9FIMRT[(6.71±0.31) Gy](P <0.05);部分双弧VMAT的机器出束跳数和机器出束时间均分别明显小于7FIMRT和9FIMRT[(288±21) s vs (399±17) s、(453±13) s](P <0.05)。结论 3种计划设计均能满足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需求,其中9FIMRT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略优,但部分双弧VMAT在保护危及器官、计划治疗跳数和治疗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选择部分双弧VMAT技术,能够在保证患者计划质量的同时节省医疗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