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饮水水质风险调查研究

作者:敬燕燕; 张来颖; 武鑫; 韩凤超; 张新宇; 信振江*
来源: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1, 20(04): 538-541.
DOI:10.19937/j.issn.1671-4199.2021.04.003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饮水设备及管理情况,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可能存在的水质风险,为某区学校饮水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区配置饮水设备的中小学校为调查对象,按饮水设备类型不同进行分层抽取学校进行调查,同时采集水样检测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硝酸盐氮3个指标。对调查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某区115所中小学中有108所学校使用饮水设备。其中,使用温开水机占90.74%(98/108),使用桶装饮水机占9.26%(10/108)。使用饮水设备的学校中,水源以市政自来水为主,占83.33%(90/108)。共采集58所学校的116件水样,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硝酸盐氮3个单项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9.14%(115/116)、94.83%(110/116)和94.83%(110/116)。3个单项指标在设备前、后水样合格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最大值在设备后均有增加,总大肠菌群增高109.1倍,菌落总数增高20.9倍;水中硝酸盐氮的最大值在设备后低于设备前,最大值由38.40 mg/L减少为22.80 mg/L,降低0.59倍。以市政自来水和自备井水为水源的温开水机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4.79%(91/96)和50.00%(5/1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411,P<0.001)。结论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以自备井水为水源是饮水卫生风险因素,饮水设备可以降低硝酸盐氮污染程度,但同时存在饮水设备后微生物污染加重的情况。建议学校加强饮水卫生管理,推进水源切换,自备井水更换为市政水,并定期消毒饮水设备,每学期更换滤料;多举措防控师生饮水卫生风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