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Ⅳ期DR患者30例34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注药组和激光组,注药组16例18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 05 m L/0. 5 mg)治疗,激光组14例16眼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的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有效率、再灌注率,并分析再灌注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激光组除治疗后1个月外,其他各时间点BCVA也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注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优于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注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MT均低于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注药组和激光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2. 2%(13眼)、75. 0%(12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55)。注药组中10眼视网膜无灌注区恢复部分再灌注,再灌注率为55. 6%,激光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均未见再灌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尚不能认为年龄、糖尿病史、治疗前BCVA、治疗前CMT、注药次数与再灌注间存在联系。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Ⅳ期DR在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术;视网膜无灌注区恢复再灌注可能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