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评估指导小儿肠套叠治疗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是否手术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患儿超声表现差异,分析超声表现指导小儿肠套叠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102例患儿均经超声检查确诊,21例小肠套叠患儿临床观察45 min至2 h后自行复位,81例患儿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其中44例患儿成功复位,其余37例患儿转为手术治疗。手术组肠套叠直径、长度均较非手术组长,合并腹腔游离液体、肠管扩张、星点状血流、肠壁厚度≥6 mm占比较非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手术的肠套叠直径临界值为2.95 cm(敏感度100.00%,特异度84.31%),肠套叠长度临界值为5.36cm(敏感度96.27%,特异度86.42%)。对肠管扩张、肠壁厚度、腹腔游离液体、星点状血流、肠套叠直径及长度等表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星点状血流、肠壁厚度≥6 mm、肠套叠直径≥2.95cm及长度≥5.36cm是肠套叠患儿手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评估可指导肠套叠患儿选择治疗方式,合并肠壁厚度≥6mm、星点状血流、肠套叠直径≥2.95cm及长度≥5.36cm时应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