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微小核糖核酸-10a(miR-10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帕利哌酮组(1.00 mg/kg)、ad-miR-10a组(尾静脉注射miR-10a过表达腺病毒,每只100μL)、ad-NC组(尾静脉注射不含miR-10a过表达腺病毒质粒空载体溶液,每只100μL)、帕利哌酮+ad-miR-10a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法+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大鼠PSD模型。各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抑郁样行为。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形态及凋亡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阳性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miR-10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磷酸肌醇3激酶(PI3K)、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核糖体蛋白S6激酶α(RPS6K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SD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损伤及凋亡加重,miR-10a表达升高,BDNF及其介导的抗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帕利哌酮可缓解PSD大鼠抑郁样行为,抑制神经元凋亡及损伤,并下调海马组织中miR-10a表达,促进BDNF及其介导的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P<0.05)。上调miR-10a可逆转帕利哌酮的上述作用。结论:帕利哌酮可通过下调miR-10a表达,激活BDNF通路,抑制P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发挥抗抑郁作用。
-
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